23)大般若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清净智慧唯佛能证,唯佛能说,世间出世间,无能及之;无论事理、因果、凡圣,无一时而不照,无一法而不知,故云般若。余义同上。
24)大三昧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从性起用即是三昧,其用无量,故三昧亦无量。
25)大吉祥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以此清净功德故,无不罪灭福生,惑去智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聋者能闻,盲者能视,哑者能言,病者痊愈,故名大吉祥光明云。
26)大福德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能令众生得人天福、人王福、天王福、梵王福、声闻福、缘觉福、辟支佛福、菩萨福及诸佛究竟圆满之福德,故名大福德光明云。
27)大功德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能令一切众生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八万四千尘劳诸惑,究竟证得涅槃之乐,故名大功德光明云。
28)大归依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此清净功德自有一体三宝,可令一切众生自归自依,即自归依佛、法、僧。本师释迦牟尼佛以此光明云摄受众生。遇此云者,即当归依三宝也。
29)大赞叹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既有如上所述无穷功德光明,故蒙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一切诸佛赞莫能穷、叹莫能穷,故名大赞叹光明云。
30)微妙:微者,幽玄难到,故以不可捉摸之“微”,表事相之难窥也;妙者,神机难知,故以不可思议之“妙”,表理相之难测也。“微妙”常以表法体之幽玄绝思。此处形容佛所演出种种之音,具不可思议之神力也。
31)檀波罗密音:檀为檀那之略,译作布施或施主,有财、法、无畏之三施也;波罗密译作度,或到彼岸,谓度生死大海而到涅槃彼岸之行法也。以清净自性能出种种音声,度脱众生种种烦恼而成就种种不可思议之功德,至于涅槃彼岸故也。下同。
32)尸波罗密:具称尸罗波罗密。尸罗者,译作戒,乃在家出家、大乘小乘一切戒行也。以众生自性清净无染,不染五欲六尘,令三业清净,直证无上道也。
33)羼提波罗密:羼提,译作忍辱,忍受一切有情之骂辱击打,及非有情之寒热饥渴等之大行。以自性清净无生故,一切恶念、惑念皆本不生也,悟此即证无生法忍也。
34)毗离耶波罗密:毗离耶译作精进,精励身心行道也。以清净自性无间断故,故能不息也。精者不杂,进者不退;无妄名精,悟理名进。唯精进方可克期取证也。<普贤行愿品>云:“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是名精进也。
35)禅波罗密:禅,全称禅那,译作静虑,又名三昧,定。思维真理,定止散乱之法也。自性清静寂默,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故能静虑也。静者,寂也;虑者,照也。
36)般若波罗密:般若,译作净慧,妙慧。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真之慧也。智乃心之性,心生一切法,智知一切法,知而无知,无知而知,离一切相,得一切智,故名般若。般若者,了达人法二空之智慧也,此智此慧,唯佛能证,唯佛能说,余皆不能也。
37)慈悲音:四无量心之前二也。慈以施乐,悲以拔苦,以所缘乃无量众生之境,故称“慈悲喜舍”为四无量心。以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故,亦称四等,乃利他之心也。
38)喜舍音:四无量心之后二也。喜者,喜众生能离苦得乐也;舍者,舍一切功德,亦舍上来三种心(慈、悲、喜)之功德。又,能怨亲平等,舍怨亲之分别心也,乃利他之心也。“舍”之实义,乃《金刚经》中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之义也。
39)解脱音:梵云木底木叉,译作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众生自性本来清净,无有系缚之相,复能令众生离缚而自在,故能出此解脱之音也。
40)无漏音:漏者,烦恼之异名,漏泄之义。贪、嗔、痴诸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头漏泄不止,能令众生漏落到三恶道中去,故名为漏。以此之故,名有烦恼之法为有漏,离烦恼之法名无漏。戒、定、慧及涅槃等皆为无漏之法也。以自性清净,远离烦恼,故能出此无漏之音也。
41)智慧音:知世间法,了三乘法,破烦恼之暗,脱三界之苦,得大乘法乐之智慧。
42)大智慧音:知出世间法,了一乘大法,破根本无明之暗,证得究竟佛果之智慧。
43)师子吼音:佛说三乘之法如狮子吼,外道尽皆摄伏,故名。又,佛在大众中为决定之说而无所畏,谓之狮子吼。
44)大师子吼音:佛说一乘大法,令众生究竟证得佛果。大者,喻时空之无限也。
45)云雷音:云者,普复之义;雷者,普震之义。形容佛说法如云普复一切,如雷普震一切,令众生喜悦,令外道摄伏,令一切有情皆得蒙法益也。
46)大云雷音:此云雷之音普复一切法界,华严、华藏世界无不周遍,令一切上上根机之贤圣亦皆受益而得证佛果。
47)娑婆世界:译作堪忍世界,以此世界众生堪忍为恶故;又诸菩萨为教化众生而受种种劳苦故。《文句》二下云:“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悲华经》云:“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玄赞》云:“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逼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此娑婆世界在华藏二十重世界海中,与极乐世界同属第十三重。
48)天龙:诸天与龙神也,乃八部众之上首,故以此称天龙八部。八部者,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候罗迦。天有欲界六重:四天王天、忉利天、须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四重:乃初、二、三、四之四禅天也;无色界四重天:乃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及非想非非想处天。龙:梵语那伽,蛇中之首,有神力,能变化,行云雨。夜叉:译作能啖鬼、勇健,能飞行空中食人。乾达婆:译作香阴、香神、寻香,乐神名,不食酒肉,唯以香为食,侍奉帝释行奏乐之神。阿修罗:译作无端(貌丑也)、无酒(不饮酒)、非天(果报胜似天而非天),常与帝释作战。迦楼罗:旧译金翅鸟,新译妙翅鸟,以龙为食,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阎浮提只容一足。紧那罗:旧译人非人、疑人,新译歌神。似人而头上有角,男则马首人身,能歌舞,女则貌美。摩候罗迦:译作大蟒神,亦乐神之类,其形人身而蛇首也。以八部众中含有鬼神,故称天龙鬼神也。
49)四天王天: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乃欲界第一天。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领乾达婆(此云寻香,乃天帝伎乐神)及毗舍(此云颠狂鬼,啖精气鬼)神将,护弗婆提人,能护持国土,居须弥山黄金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领鸠荼(梦魇鬼)及辟荔神(低等饿鬼),护阎浮提人,能令人善根增长,居须弥山琉璃。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领一切龙及富单那(名臭,主热病之鬼),护瞿耶尼人,能以净天眼拥护人,居须弥山白银。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领夜叉(飞行鬼,能啖鬼)、罗刹(可畏鬼,暴恶鬼)神将,护郁单越人,能以福德施人,名闻四方,居须弥山水晶。
50)须焰摩天:天名,译作妙善,妙时分。焰摩者,时分也。彼天光明赫奕,昼夜不分,以花开花合为一昼夜。彼天快乐,时时唱言“快哉!”故名须焰摩天。
51)兜率陀天:译作知足,于五欲之境知止足故。此天依空而居,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为天众欲乐之处。此天一昼夜合人间四百年,此天人寿为四千年,合人间为五十七亿六百万年。弥勒内院常为菩萨成佛前之最后住处。
52)化乐天:六欲天之第五,亦称乐变化天,能自化五尘而自娱乐也。此天以人间八百岁为一昼夜,身长八由旬(一由旬合四十、六十或八十里),身有常光,相向而笑即成交媾,从男女膝上化生,初生即如人间十二岁之儿童。
53)他化自在天:略名他化天,第六天。此天乐具不必自己化作,可由下界化现而取之自娱也。此天为欲界之主,与色界之主摩醯首罗天,皆为害正法之魔也,即四魔中之天魔,释尊成佛时,波旬即此魔王也。
54)梵众天:梵天也,译作清净、寂静、离欲等。色界诸天离欲而清净,总名梵天。梵众天者,乃色界初禅三天之一,最下级者,指梵天民众也。此天之定,乃初禅定也,具寻伺(觉观)二心所及喜乐二受者。
55)梵辅天:色界初禅三天之二,大梵天之辅相也,侍卫梵王,为臣为相而辅翼也。
56)大梵天:色界初禅三天之三,最高天主也,称大梵天王,名曰尸弃。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初来请佛转法轮,自称为娑婆世界之教主。
57)少光天:色界二禅三天之一。二禅天定心微细,无寻伺(觉观)之心所,尚感受喜乐二受也,无眼等五识,唯余意识。少光天者,定力深故,定体自可发光也,故名少光。
58)无量光天:色界二禅三天之二,定力转胜,光明无量也。
59)光音天:色界二禅三天之三也,新称极光净天,此天已无音声,以口发净光代音声而语言。大火灾破坏至色界初禅天时,下界众生尽来此处,待新世界成劫之时,自此天起金色大云,注大洪雨,以造初禅以下直至地狱诸世界,待世界成已,此天界福薄众生渐渐下生以至地狱界。此天定力更胜,已无觉观之心所。
60)少净天:色界三禅三天之一,唯有乐受,离喜受,乃清净之意识也,得受净妙之乐境。以三禅三天中,净乐较少故,名少净天。
61)无量净天:色界三禅三天之二,较之少净天,禅定力增,乐境亦增,净乐无量,故名无量净天。
62)遍净天:色界三禅天之第三天。此天净光周遍,寂静之乐,周遍身心,三界之乐以此天为第一。此天名定生喜乐地,乐受之至极也。(四禅天乃舍受,无此乐也)。
63)福生天:色界四禅天之第一天也。一切福中以禅定之福最胜,故名福生。要言之,清福最难得也。又,依丁福保<佛学大辞典>P406之解释,则以无云天为四禅天之第一天,而以此福生天为四禅天之第二天。无云者,以云喻贪,此天清净无贪,故以无云为名也。
64)福爱天:色界四禅天之第二天也。以最胜之禅定福感得微妙随顺,名之曰福爱天。又,依丁福保<佛学大辞典>P406之解释,则无此天之名也。
65)广果天:色界四禅天之第三天也,为凡夫得生之天最胜处,凡夫修福最高莫过于此天。此天之上乃圣者所生之处,称五净居天。净居天之意,唯圣者所住,无异生杂入也。五净居天指四禅天之后五天。依丁福保<佛学大辞典>P277云,乃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及色究竟天此五天也。而本经所述之“无想天”,乃外道所居之天,一定五百劫,不在此五天之数。
66)无想天:又名外道天。外道压迫妄想令其不生,一定能定五百劫,在三界中无处可安,“有部”与“经部”摄其于广果天中;“上座部”则于广果天之上立无想天。《俱舍论》第五云:“无想有情居于何处?居在广果。广果天中有高胜处,如中间静虑,名无想天。”
67)无烦天:色界四禅天之第四天也(无想天除外),乃圣者所居之五净天之第一天,无一切烦恼杂乱之天也。声闻四果中第三果阿那含,下界惑尽,上界惑薄,故生此天。
68)无热天:色界四禅天之第五天也,五净天之第二天。无一切热恼之处,亦为阿那含果圣人所居之处,其惑较之无烦天更薄。《俱舍颂疏世间品一》云:“已得杂修上中品定,能善伏除上中品障,意乐调柔,离诸热恼,故名无热。”
69)善见天:色界四禅天之第六天也,定力胜而见清澈,故名善见。定力胜而令惑薄障浅,故所见更为明澈,较之无热天更胜。又,能见种种胜法故,名善见天。
70)善现天:色界四禅天之第七天也,善妙之果报显现,故名善现。此天定力又胜善见天,故非但见之,抑亦现之,能令种种胜法现前也。
71)色究竟天:梵名阿迦尼吒天,为色界天之顶,乃色之边际,若能一念空色,便离色界。色界四禅天之第八天也。
72)摩醯首罗天:摩醯首罗,正云摩醯湿伐罗,“摩醯”为“大”,“湿伐罗”为“自在”,即大自在天也,乃色界顶上天神之名也,于三千大千世界得大自在。此天王三目八臂,乘白牛,执白拂,一念之间能游大千世界;一念之顷能知大千世界所下雨滴头数。
版权所有:地藏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