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增壹阿含经
三宝品第二十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自归之德。云何为三?所谓归佛第一之德,归法第二之德,归僧第三之德。
“彼云何名为归佛之德?诸有众生,二足、四足、众多足者,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至尼维先天上,如来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复醍醐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此亦如是,诸有众生,二足、四足、众多足者,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至尼维先天上,如来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诸有众生承事佛者,是谓承事第一之德。以获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云何名为自归法者?所谓诸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无欲、无染,灭尽、涅槃;然涅槃法于诸法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复醍醐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此亦如是,所谓诸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无欲、无染,灭尽、涅槃,然涅槃法于诸法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诸有众生承事法者,是谓承事第一之德。以获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云何名为自归圣众?所谓圣众者,大众大聚有形之类。众生之中,如来众僧于此众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复醍醐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此亦如是,所谓圣众者,大众大聚者,有形之类众生之中,如来众僧于此众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是谓承事第一之德。以获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第一承事佛,最尊无有上;
次复承事法,无欲无所著;
敬奉贤圣众,最是良福田;
彼人第一智,受福最在前。
若在天人中,处众为正导,
亦得最妙座,自然食甘露。
身著七宝衣,为人之所敬,
戒具最完全,诸根不缺漏。
亦获智慧海,渐至涅槃界,
有此三归者,趣道亦不难。”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福之业。云何为三?施为福业,平等为福业,思惟为福业。
“彼云何名施为福业?若有一人,开心布施沙门、婆罗门、极贫穷者、孤独者、无所趣向者,须食与食,须浆给浆,衣被、饭食、床卧之具、病瘦医药、香华、宿止,随身所便,无所爱惜,此名曰施福之业。
“云何名平等为福业?若有一人不杀、不盗,恒知惭愧,不兴恶想;亦不盗窃,好惠施人,无贪悋心,语言和雅,不伤人心;亦不他淫,自修梵行,己色自足;亦不妄语,恒念至诚,不欺诳言,世人所敬,无有增损;亦不饮酒,恒知避乱。复以慈心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遍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限,不可称计,以此慈心普覆一切,令得安隐。复以悲、喜、护心普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悉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称计,以此悲、喜、护心悉满其中。是谓名为平等为福之业。
“彼法云何名思惟为福业?于是,比丘,修行念觉意,依无欲,依无观,依灭尽,依出要;修择法觉意,修念觉意,修猗觉意,修定觉意,修护觉意,依无欲,依无观,依灭尽,依出要。是谓名思惟为福业。
“如是,比丘,有此三福之业。”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布施及平等,慈心护思惟,
有此三处所,智者所亲近。
此间受其报,天上亦复然,
缘有此三处,生天必不疑。
“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索此三处。如是,诸比丘,当作如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受胎。云何为三?于是,比丘,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处,与共止宿,然复外识未应来趣,便不成胎。若复欲识来趣,父母不集,则非成胎。若复母人无欲,父母共集一处,尔时父欲意盛,母不大殷勤,则非成胎。若复父母集在一处,母欲炽盛,父不大殷勤,则非成胎。
“若复父母集在一处,父有风病,母有冷病,则不成胎。若复父母集在一处,母有风病,父有冷病,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集在一处,父身水气偏多,母无此患,则非成胎。
“若复有时父母集在一处,父相有子,母相无子,则不成胎。若复有时父母集在一处,母相有子,父相无子,则不成胎。若复有时父母俱相无子,则非成胎。
“若复有时识神趣胎,父行不在,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然母远行不在,则不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然父身遇重患,时识神来趣,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识神来趣,然母身得重患,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识神来趣,然复父母身俱得疾病,则非成胎。
“若复,比丘,父母集在一处,父母无患,识神来趣,然复父母俱相有儿,此则成胎。是谓有此三因缘而来受胎。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断三因缘。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欲起慈心,有笃信意,承受奉事父母、兄弟、宗族、室家、朋女、知识,当安三处,令不移动。
“云何为三?当发欢喜,于如来所,心不移动。彼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复当发意于正法中。如来法者,善说无碍,极为微妙,由此成果。如是智者当学知之!亦当发意于圣众所。如来圣众,悉皆和合,无有错乱,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者,四双八辈、十二贤圣,此是如来圣众,可敬、可贵,此是世间无上福田。诸有比丘学此三处,则成大果报。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瞿波离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比丘白世尊曰:“此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甚恶,造诸恶行。”
世尊告曰:“勿作是语!汝发欢喜心于如来所;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纯善,无有诸恶。”
是时,瞿波离比丘再三白世尊曰:“如来所说诚无虚妄,然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甚恶,无有善本。”
世尊告曰:“汝是愚人!不信如来之所说乎?方言:;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甚恶。汝今造此恶行,后受报不久。”
尔时,彼比丘即于座上,身生恶疮,大如芥子,转如大豆,渐如阿摩勒果,稍如胡桃,遂如合掌,脓血流溢,身坏命终,生莲华地狱中。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闻瞿波离命终,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瞿波离比丘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彼命终者生莲华地狱中。”
是时,目连白世尊曰:“我今欲往至彼地狱,教化彼人。”
世尊告曰:“目连,不须往彼!”
目连复重白世尊曰:“欲往至彼地狱中,教化彼人。”
尔时,世尊亦默然不对。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如力士屈伸臂顷,从舍卫没不现,便至莲华大地狱中。当尔时,瞿波离比丘身体火燃,又有百头牛以犁其舌。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在虚空中结跏趺坐,弹指告彼比丘。
彼比丘即仰问曰:“汝是何人?”
目揵连报曰:“瞿波离,我是释迦文佛弟子,字目揵连,姓拘利陀。”
是时,比丘见目连已,吐此恶言:“我今堕此恶趣,犹不免汝前乎?”说此语讫,即其时以有千头牛以犁其舌。
目连见已,倍增愁悒,生变悔心,即于彼没,还至舍卫国,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尔时,目连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告曰:“我前语汝,不须至彼见此恶人。”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彼息我息,此二俱善;
已造恶行,斯堕恶趣。
此为最恶,有尽无尽,
向如来恶,此者最重。
壹万三千,六壹灰狱,
谤圣堕彼,身口所造。”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学三法,成就其行。云何为三?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三法,于现法中善得快乐,勇猛精进,得尽有漏。云何为三?于是,比丘,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
“云何比丘诸根寂静?于是,比丘若眼见色,不起想著,无有识念,于眼根而得清净;因彼求于解脱,恒护眼根。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不起想著,无有识念,于意根而得清净;因彼求于解脱,恒护意根。如是,比丘诸根寂静。
“云何比丘饮食知节?于是,比丘思惟饮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犹如男女身生恶疮,或用脂膏涂疮,所以涂疮者,欲使时愈故;此亦如是,诸比丘,饮食知节。于是,比丘思惟饭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犹如重载之车所以膏毂者,欲致重有所至。比丘亦如是,饮食知节,思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如是,比丘饮食知节。
“云何比丘不失经行?于是,比丘前夜、后夜,恒念经行,不失时节,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若在昼日,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盖。复于初夜,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盖。复于中夜,右胁而卧,思惟系意在明。彼复于后夜起,若行、若坐,思惟深法,除去阴盖。如是,比丘不失经行。
“若有比丘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此比丘便成二果,于现法中得阿那含。犹如善御之士,在平正道中,御四马之车,无有凝滞,所欲到处,必果不疑。此比丘亦复如是,若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此比丘便成二果,于现法中,漏尽得阿那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大患。云何为三?所谓风为大患,痰为大患,冷为大患。是谓,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复此三大患有三良药。云何为三?若风患者,酥为良药,及酥所作饭食。若痰患者,蜜为良药,及蜜所作饭食。若冷患者,油为良药,及油所作饭食。是谓,比丘,此三大患有此三药。
“如是,比丘亦有此三大患。云何为三?所谓贪欲、瞋恚,愚痴。是谓,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复此三大患有三良药。云何为三?若贪欲起时,以不净往治,及思惟不净道。瞋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及思惟慈心道。愚痴大患者,以智慧往治,及因缘所起道。是谓,比丘,此三大患有此三药。是故,比丘,当求方便,索此三药。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恶行。云何为三?所谓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是谓,比丘,有三恶行。当求方便,修三善行。云何为三?身恶行者,当修身善行;口恶行者,当修口善行;意恶行者,当修意善行。”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当护身恶行,修习身善行;
念舍身恶行,当学身善行。
当护口恶行,修习口善行;
念舍口恶行,当学口善行。
当护意恶行,修习意善行;
念舍意恶行,当学意善行。
身行为善哉,口行亦复然,
意行为善哉,一切亦如是。
护口意清净,身不为恶行,
净此三行迹,至仙无为处。
“如是,诸比丘,当舍三恶行,修三善行。如是,比丘,当作如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众多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是时,众多比丘便生此念:“我等入城乞食,日时犹早,今可相率至外道梵志所。”
尔时,众多比丘便往至异学梵志所;到已,共相问讯,在一面坐。是时,梵志问沙门曰:“瞿昙道士恒说欲论、色论、痛论、想论,如此诸论有何差别?我等所论亦是沙门所说,沙门所说亦是我等所论。说法同我说法,教诲同我教诲。”
是时,众多比丘闻彼语已,亦不言善,复非言恶,即从座起而去,并作是念:“我等当以此义往问世尊。”
尔时,众多比丘食后便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众多比丘从梵志所,问事因缘本末尽白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设彼梵志作是问者,汝等当以此义,酬彼来问:;欲有何味?复有何过?当舍离欲。色有何味?复有何过?当舍离色。痛有何味?复有何过?当舍离痛。汝等设以此语酬彼来问者,彼诸梵志默然不对。设有所说者,亦不能解此深义,遂增愚惑,堕于边际。所以然者?非彼境界。然复,比丘,魔及魔天、释、梵、四天王、沙门、婆罗门、人及非人能解此深义者,除如来、等正觉及如来圣众;受吾教者,此即不论。
“欲有何味?所谓五欲者是。云何为五?眼见色,为起眼识,甚爱敬念,世人所喜;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甚爱敬念,世人所喜。若复于此五欲之中,起苦、乐心,是谓欲味。
“云何欲有何过者?若有一族姓子,学诸伎术,而自营己。或学田作,或学书疏,或学佣作,或学算数,或学权诈,或学刻镂,或学通信,至彼来此。或学承事王身,不避寒暑,记累勤苦,不自由己,作此辛苦而获财业,是为欲为大过。
“现世苦恼,由此恩爱,皆由贪欲。然复彼族姓子,作此勤劳,不获财宝。彼便怀愁忧苦恼,不可称记,便自思惟:;我作此功劳,施诸方计,不得财货。如此之比者,当念舍离,是为当舍离欲。
“复次,彼族姓子或时作此方计而获财货,以获财货,广施方宜。恒自拥护,恐王敕夺,为贼偷窃,为水所漂,为火所烧。复作是念:;正欲藏窖,恐后亡失;正欲出利,复恐不克;或家生恶子,费散吾财。是为欲为大患,皆缘欲本,致此灾变。
“复次,族姓子恒生此心,欲拥护财货。后犹复为国王所夺,为贼所劫,为水所漂,为火所烧;所藏窖者亦复不克;正使出利亦复不获;居家生恶子,费散财货,万不获一,便怀愁忧苦恼,椎胸唤呼:;我本所得财货,今尽忘失!遂成愚惑,心意错乱,是谓欲为大患。缘此欲本,不至无为。
“复次,缘此欲本,著铠执仗,共相攻伐。以相攻伐,或在象众前、或在马众前、或在步兵前、或在车众前,见马共马斗、见象共象斗、见车共车斗、见步兵共步兵斗,或相斫射,以矟相斫刺。如此之比,欲为大患。缘欲为本,致此灾变。
“复次,缘此欲本,著铠执仗,或在城门、或在城上,共相斫射,或以矟刺、或以铁轮而轹其头,或消铁相洒,受此苦恼,死者众多。
“复次,欲者亦无有常,皆代谢变易,不停不解。此欲变易无常者,此谓欲为大患。
“云何当舍离欲?若能修行除贪欲者,是谓舍欲。谓诸有沙门、婆罗门不知欲之大患,亦复不知舍欲之原,如实不知沙门、沙门威仪,不知婆罗门、婆罗门威仪,此非沙门、婆罗门,亦复不能举身作证而自游戏。谓诸沙门、婆罗门审知欲为大患,能舍离欲,如实不虚,知沙门有沙门威仪,知婆罗门有婆罗门威仪,己身作证而自游戏,是为舍离于欲。
“云何色味?设有见刹利女种、婆罗门女种、长者女种,年十四、十五、十六,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端正无双,世之希有。彼最初见彼颜色,起喜乐想,是谓色味。
“云何为色大患?复次,若后见彼女人,年八十、九十,乃至百岁,颜色变异,年过少壮,牙齿缺落,头发皓白,身体垢界,皮缓面皱,脊偻呻吟,身如故车,形体战掉,扶杖而行。云何,比丘,初见妙色,后复变易,岂非是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诸比丘:“是谓色为大患。复次,此若见彼女人,身抱重患,卧于床褥,失大小便,不能起止。云何,比丘,本见妙色,今致此患,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诸比丘,是谓色为大患。复次,比丘,若见彼女人身坏命终,将诣冢间。云何,比丘,本见妙色,今以变改,于中现起苦乐想,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复次,若见彼女人,死经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乃至七日,身体胮胀烂臭,散落一处。云何,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复次,若见彼女人,乌、鹊、鸱、鹫竞来食啖,或为狐、狗、狼、虎所见食啖,或为蜎飞蠢动、极细蠕虫而见食啖。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复次,若见彼女人身,虫鸟以食其半,肠胃肉血污秽不净。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此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复次,若见彼女人身,血肉已尽,骸骨相连。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此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复次,若见彼女人身,血肉已尽,唯有筋缠束薪。云何,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此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复次,若复见彼女人身,骸骨散落,各在一处,或脚骨一处,或膞骨一处,或髀骨一处,或髋骨一处,或胁肋一处,或肩臂骨一处,或颈骨一处,或髑髅一处。云何,诸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此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复次,若见彼女人身,骨皓白色,或似鸽色。云何,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复次,若见彼女人骸骨,经无数岁,或有腐烂坏败,与土同色。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复次,此色无常、变易,不得久停,无有牢强,是谓色为大患。
“云何色为出要?若能舍离于色,除诸乱想,是谓舍离于色。谓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著色,不知大患,亦不舍离,如实而不知,此非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不知沙门威仪,于婆罗门不知婆罗门威仪,不能己身作证而自游戏。谓诸有沙门、婆罗门,于色不著色,深知为大患,能知舍离,是谓于沙门知沙门威仪,于婆罗门知婆罗门威仪,己身作证而自游戏,是谓舍离于色。
“云何为名痛味?于是,比丘,得乐痛时,便知我得乐痛;得苦痛时,便知我得苦痛;若得不苦不乐痛时,便知我得不苦不乐痛。若得食乐痛时,便知我得食乐痛;若得食苦痛时,便知我得食苦痛;若得食不苦不乐痛时,便知我得不苦不乐痛。不食苦痛时,便自知我不食苦痛;若不食乐痛时,便自知我不食乐痛;若不食不苦不乐痛时,便自知我不食不苦不乐痛。
“复次,比丘,若得乐痛,尔时不得苦痛,亦复无不苦不乐痛,尔时我唯有乐痛。若得苦痛时,尔时无有乐痛,亦无不苦不乐痛,唯有苦痛。若复,比丘,得不苦不乐痛时,尔时无有乐痛、苦痛,唯有不苦不乐痛。复次,痛者无常、变易之法,以知痛无常、变易法者,是谓痛为大患。
“云何痛为出要?若能于痛舍离于痛,除诸乱想,是谓舍离于痛。诸有沙门、婆罗门于痛著痛,不知大患,亦不舍离,如实而不知,此非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不知沙门威仪,于婆罗门不知婆罗门威仪,不能以身作证而自游戏。诸有沙门、婆罗门于痛不著痛,深知为大患,能知舍离,是谓于沙门知沙门威仪,于婆罗门知婆罗门威仪,以身作证而自游戏,是谓舍离于痛。
“复次,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不知苦痛、乐痛、不苦不乐痛,如实而不知,复教他人使行者,此非其宜。若有沙门、婆罗门能舍离痛,如实而知,复劝教人使远离之,此正其宜,是谓舍离于痛。
“我今,比丘,以说著欲、味欲,欲为大患,复能舍者;亦说著色、味色,色为大患,能舍离色;以说著痛、味痛,痛为大患,能舍离痛。诸如来所应行者,所谓施设者,我今周讫。常当念在树下空闲之处,坐禅思惟,莫有懈怠!是谓我之教敕。”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不牢要。云何为三?身不牢要、命不牢要、财不牢要。是谓,比丘,有此三不牢要。于此,比丘,三不牢要中,当求方便,成三牢要。云何为三?不牢要身,求于牢要;不牢要命,求于牢要;不牢要财,求于牢要。
“云何不牢要身,求于牢要?所谓谦敬礼拜,随时问讯。是谓不牢要身,求于牢要。
“云何不牢要命,求于牢要?于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不杀生,不加刀杖,常知渐愧,有慈悲心,普念一切众生;尽形寿不盗,恒念惠施,心无吝相;尽形寿不淫,亦不他淫;尽形寿不妄语,常念至诚,不欺世人;尽形寿不饮酒,意不错乱,持佛禁戒。是谓命不牢要,求于牢要。
“云何财不牢要,求于牢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念惠施,与沙门、婆罗门、诸贫匮者,须食者与食,须浆与浆,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舍宅、城郭,所须之具悉皆与之。如是,财不牢要,求于牢要。
“是谓,比丘,以此三不牢要,求此三牢要。”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知身不牢要,命亦不牢固,
财货衰耗法,当求牢要者。
人身甚难得,命亦不久停,
财货磨灭法,欢喜念惠施。”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一德、福业,三因、三安、瞿,
三夜、病、恶行,苦除、不牢要。
三供养品第二十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人,世人所应供养。云何为三?如来、至真、等正觉,世人所应供养;如来弟子漏尽阿罗汉,世人所应供养;转轮圣王,世人所应供养。
“有何因缘如来世人所应供养乎?夫如来者,不伏者伏,不降者降,不度者度,未得解脱者令得解脱,未般涅槃者使成涅槃,无救护者与作救护,盲者与作眼目,病者与作救护,最尊第一。魔若魔天、天及人民,于中最尊福田,可敬可贵,与人作导,令知正路,未知道者与说道教,以此因缘,如来世人所应供养。
“复有何因缘如来弟子漏尽阿罗汉世人所应供养乎?比丘当知:漏尽阿罗汉以度生死源,更不复受有,以得无上法,淫、怒、痴尽,永不得全,是世福田。以此因缘本末,使漏尽阿罗汉,世人所应供养。
“复以何因缘转轮圣王世人所应供养?比丘当知:转轮圣王以法治化,终不杀生,复教他人使不杀生;自不盗窃,亦复教他人使不偷盗;自不淫泆,复教他人不行淫泆;自不妄语,亦复教他人使不妄语;自不两舌,斗乱彼此,亦复教他人使不两舌;自不嫉妒、恚、痴,亦复教他人不习此法;自行正见,复教他人使不邪见。以此因缘,以此本末,使转轮圣王,世人所应供养。”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阿难:“有三善根,不可穷尽,渐至涅槃界。云何为三?所谓于如来所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正法中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圣众所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是谓,阿难,此三善根不可穷尽,得至涅槃界。是故,阿难,当求方便,获此不可穷尽之福。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痛。云何为三?所谓乐痛、苦痛、不苦不乐痛。诸比丘当知:彼乐痛者,欲爱使也;彼苦痛者,瞋恚使也;不苦不乐痛者,是痴使也。是故,诸比丘,当学方便,求灭此使。所以然者?当自炽然,当自修行法,得无比法。诸比丘当知:我灭度后,其有比丘念自炽然,修其行法,得无比法,此则是第一声闻。
“云何,比丘,当自炽然,当自修行,得修行法,获无比法?于是,比丘,内自观身,外自观身,内外自观身而自游戏;内观痛,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意,外观意,内外观意;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而自游戏。如是,比丘,当自炽然,修行其法,得无比法。诸比丘行此法者,于声闻中第一弟子。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事,覆则妙,露则不妙。云何为三?一者女人,覆则妙,露则不妙;婆罗门咒术,覆则妙,露则不妙;邪见之业,覆则妙,露则不妙。是谓,比丘,有此三事,覆则妙,露则不妙。
“复有三事,露则妙,覆则不妙。云何为三?日、月,露则妙,覆则不妙;如来法语,露则妙,覆则不妙。是谓,比丘,有此三事,露则妙,覆则不妙。”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女人及咒术,邪见不善行,
此是世三法,覆隐而最妙。
日、月广所照,如来正法语,
此是三世法,露则第一妙。
“是故,诸比丘,当露现如来法,勿使覆隐。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三有为有为相。云何为三?知所从起,知当迁变,知当灭尽。彼云何知所从起?所谓生,长大成五阴形,得诸持、入,是谓知所从起。彼云何为灭尽?所谓死,命过不住、无常,诸阴散坏,宗族别离,命根断绝,是谓为灭尽。彼云何变易?齿落、发白、气力竭尽,年遂衰微,身体解散,是谓为变易法。是为,比丘,三有为有为相。当知此三有为相,善分别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人有三相三法,不可恃怙。云何为三?于是,愚者不可思惟而思惟之,不可论说而论说之,不可行者而修习之。
“云何愚者不可思惟而思念之?于是,愚者意三行便思忆之。云何为三?于是,愚者起嫉心,于他财物及于女色,心念恶言,悉兴嫉心:;彼之所有,愿是我许。如是,愚者不可思惟而思惟之。
“云何愚者不可论说而论说之?于是,愚者造口四过。云何为四?于是,愚者恒喜妄言、绮语、恶口、斗乱彼此。如是,愚者造口四过。
“云何愚者造于恶行?于是,愚者造身恶行,常念杀生、窃盗、淫泆。如是,愚者造于恶行。如是,比丘,愚者有此三行,愚痴之人习此三事。
“复次,比丘,智者有三事,当念修行。云何为三?于是,智者应思惟者,便思惟之;应论说者,便论说之;应行善者,便修行善。
“彼云何智者应思惟事,便思惟之?于是,智者思惟意三行。云何为三?于是,智者不嫉妒、恚、痴,常行正见,见他财货,不生想念。如是,智者应思惟者,便思惟之。
“云何智者应论说者,便论说之?于是,智者成就口四行。云何为四?于是,智者不行妄语,亦不教人妄语,见人妄语者意不喜乐,是谓智者而护其口。复次,智者不行绮语、恶口、斗乱彼此,亦不教人使行绮语、恶口、斗乱。如是,智者成就口四行。
“云何智者成就身三行?于是,智者思惟身行,无所触犯。然复智者自不杀生,亦不教人杀生,见人杀者心不喜乐。自不偷窃,不教人盗,见人盗者心不喜乐。亦不淫泆,见他女色,心不起想,亦不教人使行淫泆;设见老母,视之如己亲,中者如姊,小者如妹,意无高下。如是,智者身成就三行。是谓智者所行。如是,比丘,有此三有为之相。是故,诸比丘,愚者三相常当舍离。此三智者所行,不废斯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法,不可觉知,不见、不闻,经历生死,未曾瞻睹,我及尔等曾不见闻。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不可觉知,不见、不闻,经历生死,未曾瞻睹,我及尔等曾不见闻。贤圣三昧、贤圣智慧,不可觉知,不见、不闻。如今我身并及汝等,皆悉觉知贤圣禁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皆悉成就,不复受有,已断生死根原。是故,诸比丘,当念修行此三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衙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法甚可敬爱,世人所贪。云何为三?所谓少壮,甚可爱敬,世人所贪;无病,甚可爱敬,世人所贪;寿命,甚可爱敬,世人所贪。是谓,比丘,有此三法,甚可爱敬,世人所贪。
“复次,比丘,虽有此三法,甚可爱敬,世人所贪;然更有三法,不可爱敬,世人所不贪。云何为三?虽有少壮,然必当老,不可爱敬,世人所不贪。比丘当知:虽有无病,然必当病,不可爱敬,世人所不贪。比丘当知:虽有寿命,然必当死,不可爱敬,世人所不贪。是故,诸比丘,设有少壮,当求不老,至涅槃界;虽有无病,当求方便,使不有病;虽有寿命,当求方便,使不命终。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春时天雨大雹,设如来不出世,众生入地狱,亦复如是。是时,女人入地狱多于男子。所以然者?比丘当知:以三事故,众生之类,身坏命终,入三恶趣。云何为三?所谓贪欲、睡眠、调戏。有此三事缠著心意,身坏命终,入三恶趣。
“女人竟日习玩三法而自娱乐。云何为三?晨朝,以嫉妒心而自缠缚;若至日中,复以睡眠结而自缠裹;向暮,以贪欲心而自缠缚。以此因缘,使彼女人身坏命终,生三恶趣。是故,诸比丘,当念离此三法。”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嫉妒、睡眠、调,贪欲是恶法,
牵人至地狱,至竟无解脱。
是故当舍离,嫉妒及睡、调,
亦当舍于欲,莫造彼恶行。
“是故,诸比丘,当念去离嫉妒,无悭吝心,常行惠施,不著睡眠,当行不染,不著贪欲。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法,习之、玩之,不知厌足,亦复不能至休息处。云何为三?所谓贪欲,若有人习此法,初无厌足;若复有人习饮酒者,初无厌足;若复有人修习睡眠,初无厌足。是谓,比丘,若有人习此三法者,初无厌足,亦复不能至灭尽之处。是故,诸比丘,常当舍离此三法,不亲近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供养、三善根,三痛、三覆露,
相、法、三不觉,爱敬、春、无足。
版权所有:地藏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