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读诵网

佛性论全文(第二卷)

发布时间:2019-06-25 18:13:46作者:地藏经读诵网
佛性论全文(第二卷)

辩相分中事能品第四

复次事能相义应知。此清净性事能有二。一于生死苦中。能生厌离。二于涅槃。欲求乐愿。若无清净之性。如是二事。则不得成。故经中说。世尊。若无如来藏。于生死苦。无厌离意。亦无欲求乐愿之心。故不定聚众生。起此二事为用。一于生死苦。观于过失。为依止处。生不定聚众生厌离心故。二于涅槃乐。观于功德。为依止处生不定聚。众生欲求乐愿。欲求愿乐。是四种心云何为异。初欲者名信。信有四种。一信有。二信不可思议。三信应可得。四信有无量功德。具是四义故名为欲。二求者。为至得此法。心恒勤求。无有退悔。名之为求。三乐者。思择如不如方便。如方便者。谓涅槃。不如方便。谓生死。思择涅槃。不求速证。思择生死。不求舍离。故名为乐。四愿者。从今发愿。穷未来际。恒以愿摄一切众生未曾舍离。随所行道。并入菩提愿海所摄。以自利故。不舍涅槃。为利他故。不舍生死。故有二观。一于生死观苦过失。二于涅槃观乐功德。故净分人。由清净性。此观得成。言净分者。一福德分。二解脱分。三通达分。福德分者。宿世善根能感此身。具足诸根。为受法器。解脱分者。已下功德种子。能感未来世中解脱果报。通达分者。由圣道故。能通达真如。是名净分。是人由净分为缘。净性为因故成此观。非无因缘。若不由于此二事成观无因缘。如阐提人无涅槃性应得此观。而一阐提既无此观。故知定须因缘观。方可现是清净性。不为客尘之所染污。随三乘中未起一乘信乐。又复未能亲事善知识等。乃至四种圣轮亦未相应。言四轮者。一住如法国土。二依善知识。三调伏自身。四宿植善根。轮有三义。一者未得令得。得令不失。二者能度。从此至彼。从他相续至自相续从自相续复至于他。三者能载。为能从生死得至涅槃。一住善处者。即是能修正行善人所住之处。若于中住恒见此人故得觉意。觉者觉悟。意者善心。因此受持善法等事。故佛说偈言。

无知无善识恶友损正行

蜘蛛落乳中是乳转成毒

是名应住如法国土。二近善友善友者。有七分。如偈言。

能施重可信能说能忍受

说深为善友安弟子善处

七分者。一能施。由能施故令地怜爱。爱故尊重。重故可信。可信故能说。由能说故能忍受外难。能忍受故能说深理。利于善友。由说深法故。能安善友置于善处。若有能备此七德者。可堪依止为善知识。若总论此七。不出三义。一乐怜愍。二聪明。三堪忍。三义若少一种。则非善友。若但怜愍不能聪明。譬如父母虽念子病不能救治。若但聪明无慈愍者。如怨家师不治他疾。若不能堪忍。则自行不足。怜愍聪明亦不成就故。离虽七种合不出三。能施尊重可信。此三属怜愍摄。能说及说深理。此二属聪明摄。能忍属堪忍摄。安善处并通三种。其聪明者。表离愚痴。能堪忍者。表异凡夫。三怜愍者。表异二乘。唯佛世尊备此三德。故堪为众生真善知识。三调伏自身心者。如正教行。闻时无散乱心。思时无轻慢心。修时无颠倒心。若不自调伏身心者。善处善友。则无所用。四宿植善根者。以为解脱分故。修善根。善根者。谓信戒闻舍智。信者不离三宝正念。戒者为不离善道。闻者自闻令他闻。不令他倒闻。不障他闻。因四闻故。今世得闻及思修等。可为法器。三慧具足。舍者有二。一由昔舍物施他。今则损于贪爱。二由昔舍法施人。今则轻灭无明。由此舍故贪爱无明并稍轻薄。以是因缘得解脱果。智者是人先世已曾思择三宝四谛故。于此生得世正见。乃至尽智及无生智。如是之人。虽具三轮。若无宿善。今生五根。则不具足。便是生于八难等处。故知若无宿世善根。则前三轮无所复用。总此四义。譬之为轮四若少一轮。则不成解脱之名。无由得立。由此四法和合故能得解脱道者。如轮能运能转。至解脱时无复此能如圣王轮。备有四物。所谓毂辋辐轴。若无此四轮则不成。以是义故。若未与四轮相应者。是时厌离生死观及涅槃功德观并不得成。故经中说。一阐提人堕邪定聚。有二种身。一本性法身。二随意身。佛日慧光照此二身。法身者。即真如理。随意身者。即从如理起佛光明为怜愍阐提二身者。一为令法身得生。二为令加行得长修菩提行。故观得成。复有经说。阐提众生决无般涅槃性。若尔二经便自相违。会此二说。一了一不了。故不相违。言有性者。是名了说。言无性者。是不了说。故佛说若不信乐大乘名一阐提。欲令舍离一阐提心故。说作阐提时决无解脱。若有众生有自性清净净永不得解脱者。无有是处。故佛观一切众生有自性故。后时决得清净法身。故经偈言。

聪明人次第数数细细修

除灭自身垢如金师炼金

聪明人次第者。明此人有解不倒修能如次学。数数者。时无暂舍。恒自研求。细细者。从微至着。如闻思修慧细细而习。除灭自垢者。稍除无明重轻诸惑。令清净本性。永得显现故。说犹如金师能炼于金。除诸滓璞金。得净光明。

首页1234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全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读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