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读诵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十八

发布时间:2019-06-25 16:58:33作者:地藏经读诵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十八     池十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五欲(出天台四教仪)

止观云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起行人须欲之心故言五欲常能牵人入诸魔境故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一色欲】谓男女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种种妙色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色欲。

【二声欲】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声欲。

【三香欲】谓男女身香及世间一切诸香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香欲。

【四味欲】谓种种饮食肴膳等美味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味欲。

【五触欲】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衣服等种种好触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是名触欲。

又五欲(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财欲】财即世间一切赀财也谓人以财物为养己之资故至贪求恋着不舍是为财欲。

【二色欲】色即世间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也谓人以色悦情适意故至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是为色欲(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饮食欲】饮食即世间肴膳众味也谓人必假饮食资身活命故至贪求乐着无厌是为饮食欲。

【四名欲】名即世间之声名也谓人因声名能显亲荣己故至贪求乐着而不知止是为名欲。

【五睡眠欲】睡眠即情识昏昧而睡眠也谓人之睡眠亦有时节若怠墯放纵乐着无厌是为睡眠欲。

五盖(出法界次第)

盖即盖覆之义谓诸众生由此贪等五惑盖覆心识而于正道不能明了沉滞三界不能出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欲盖】贪欲者引取无厌曰贪希须乐慕为欲谓诸众生贪爱世间男女色声香味触法及财宝等物无有厌足以此贪欲盖覆心识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沉滞三界不得出离故名盖也。

【二瞋恚盖】瞋恚者即忿怒之心也谓诸众生或于违情境上或追忆他人恼我及恼我亲而生忿怒以此瞋恚盖覆心识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沉滞三界不得出离故名盖也。

【三睡眠盖】睡眠者意识惛熟曰睡五情闇冥曰眠谓诸众生以此睡眠盖覆心识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沉滞三界无有出期故名盖也(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五根也)。

【四掉悔盖】掉悔者掉动也身无故游行为掉掉已思惟心中忧恼为悔谓诸众生以此掉悔盖覆心识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沉滞三界无有出期故名盖也。

【五疑盖】疑者犹豫不决之义即痴惑也谓诸众生无明暗钝不别真伪犹豫之心常无决断以此疑惑盖覆心识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沉滞三界无有出期故名盖也。

五悭(出成实论)

【一住处悭】谓有众生心作是念于此之处唯独我住不容余人是名住处悭。

【二家悭】谓有众生心作是念独我出入此家不容余人设有余人我当于中为胜是名家悭。

【三施悭】谓有众生心作是念我于此中独得布施勿与余人设有余人勿令过我是名施悭(过我者谓所施过多于我也)。

【四称赞悭】谓有众生心作是念独称赞我勿赞余人设赞余人勿令胜我是名称赞悭。

【五法悭】谓有众生心作是念独我能知诸经深义秘惜隐藏不为人说是名法悭。

五苦(出析玄记)

【一生老病死苦】谓众生初受生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及出胎时冷风触身如被物刺至于衰老气力羸劣动止不宁复有疾痛寒热所恼至于命终四大分离神识飘散此等因缘悉皆是苦是为生老病死苦(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爱别离苦】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为爱别离苦。

【三怨憎会苦】谓常所憎恶之人欲其远离而反共聚是为怨憎会苦。

【四求不得苦】谓于世间色声之境及一切利养种种可爱乐者心欲而不能得是为求不得苦。

【五五阴盛苦】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也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不令显发也盛即盛大之义谓前诸苦皆是五阴之所聚集是为五阴盛苦。

五心裁(出成实论)

【一疑佛】疑佛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为大耶富兰那等为大耶由此疑念不信佛是智人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梵语富兰那无翻即空见外道谓一切法无所有如虚空不生灭也)。

【二疑法】疑法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法为胜耶韦陀等法为胜耶由此疑念不信正法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梵语韦陀华言智论即外道邪智之论也)。

【三疑僧】疑僧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之弟子为胜耶富兰那弟子为胜耶由此疑念不信三宝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四疑戒】疑戒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所说戒为胜耶鸡狗等戒为胜耶由此疑念不信正戒毁破律仪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鸡狗戒者即外道所持之戒谓如鸡独足而立如狗啖粪秽依此而行苦行以为持戒也)。

【五疑教化】疑教化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为佛所教化为正耶富兰那等教化为正耶由此疑念不信正教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

五妄想(出楞严经)

【一坚固妄想】坚固妄想者即色阴也谓诸众生体因想生心因想起命因想传诸想交固以成色身经云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二虚明妄想】虚明妄想者即受阴也谓诸众生欲想登高足先酸涩违顺二相损益现驰是则受阴无体虚有所明经云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三融通妄想】融通妄想者即想阴也谓众生念虑是虚情色身是实质虽虚实不伦而能相使者由想融之也心生虚想形取实物其心形异用而能相应者由想通之也至于窹??心境相随而无间断者皆妄想也经云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四幽隐妄想】幽隐妄想者即行阴也谓众生一期色身生化之理自幼至衰无暂停息运运密移体迁无觉经云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一期者从生至死也)。

【五颠倒妄想】(亦名微细精想)颠倒妄想者即识阴也谓众生识精之湛非真湛然如急流水望似恬静其实流急细不可见经云则湛了内罔象虚无名为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五散乱(出华严孔目)

【一自性乱】自性散乱者谓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易也(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二外散乱】外散乱者谓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分别也。

【三内散乱】内散乱者谓心生高下念念迁流不定也。

【四粗重散乱】粗重散乱者谓计我我所等粗重之法不得解脱也(计我者谓于色身之中妄计为我也我所者色身及财宅眷属也)。

【五思惟散乱】思惟散乱者谓弃舍大乘忆念小乘不得寂静也。

土有五种(出华严经?)

【一唯性土】唯性者即如来所证法性之体也谓如来之体身外无土土外无身身土不殊唯一法性是名唯性土。

【二双泯土】谓如来身土一如融通无碍犹若虚空性相俱寂是名双泯土。

【三俱性相土】谓如来以如实智变化无边相海众宝庄严随众生心示现国土境界种种性相是名俱性相土。

【四融三世间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三世间者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也谓如来法界之身遍一切处以一切众生国土即是如来清净法身如来之身能为众生身及国土虚空身交彻混融无障无碍是名融三世间土(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智正觉世间即佛世间)。

【五总摄土】谓如来所证十身西智一一圆融称性周遍言一土则融一切土举一身则摄一切身法法互融尘尘无碍是名总摄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如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四智者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也)。

土体五重(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真如】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二真智】真智者乃根本无分别智即实报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由实智功圆万德成就体无分别境智一如故以真智为体也(根本无分别智者如来惑业净尽亲证本有圆明之智此智照了万法不待分别也)。

【三本识】本识者乃根本清净识心即色相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微尘相海身所依之土以由福慧无边相好具足庄严悉备性相如如故以本识为体也。

【四四尘】四尘者色香未触也此之四尘乃后得智所现之色相即他受用土之体也此是如来他受用身所依之土以由利他行满随诸菩萨所宜变化而现种种上妙色相诸尘境界故以四尘为体也(后得智者即根本智后所得之智也他受用者因他机感见而受用也)。

【五诸事】诸事者乃成事智即变化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化身所依之土以由往昔修习利他因缘故能随诸有情心之所宜而现种种净秽国土令其成办众事故以诸事为体也。

大劫五喻(出大藏一览)

【一草木喻】谓大千世界草木皆寸斩为筹人间百年但取一筹取尽此筹乃为一劫是名草木喻(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二沙细喻】谓殑伽河广四十里满中沙细如面人间百年但取一粒取尽此沙乃为一劫是名沙细喻(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谓其从高处流来也)。

【三芥子喻】谓有城四方而各百里其中满堆芥子人间百年但取一粒取尽此芥乃为一劫是名芥子喻。

【四碎尘喻】谓以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人间百年但取一尘取尽此尘乃为一劫是名碎尘喻。

【五拂石喻】谓一石广二由旬厚半由旬兜率天一百年以六铢衣拂一遍拂尽此石乃为一劫是名拂石喻(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梵语兜率华言知足六铢衣者谓衣重六铢也)。

末世五法令正法不灭(出十诵律)

【一尊重正教】谓诸比丘唯依正教进修远离小乘及诸外道偏邪之说是故能令正法不灭(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止息嗔恶】谓诸比丘常行忍辱不生瞋恚德誉远闻令人归仰是故能令正法不灭。

【三敬事上座】谓诸比丘于大德之人居上座者恭敬顺事勤求法要是故能令正法不灭。

【四爱乐正法】谓诸比丘于上座所闻说妙法深生爱乐欢喜奉行是故能令正法不灭。

【五善诲初智】谓诸比丘于大乘法方便演说令初心习学之人有所依凭进修于道是故能令正法不灭。

末法五乱(出法苑珠林)

【一当来比丘从白衣说法】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末法之时白衣诈称师范无识比丘反从彼而受学也。

【二白衣居上座比丘处下】谓末法之时白衣诈言我解大乘坐当居上比丘行微坐宜处下也。

【三比丘说法不行听受】谓末法之时比丘说法不行承受而听白衣所说之法受而不舍也。

【四魔说为真正法为伪】谓末法之时魔之所说以为真道而以佛之正法反为不真也。

【五当来比丘畜养妻子】谓末法之时比丘不持戒律畜养妻子与俗无异也。

五五百年(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五五百年者乃如来出世正像末法之年数也谓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今以二千五百年分为五者其初二五百年为正法之时有修证解脱禅定之人次二五百年为像法之时人虽有修行而无证果唯有多闻布施之者后五百年乃末法一万年之初五百年也此时之人无修无证但以斗诤而为正修以法有盛衰不同故分此五五百年也。

【第一五百年解脱坚固】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不攻异学唯务大乘利益众生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第二五百年禅定坚固】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厌居生死求证涅盘顿息攀缘深修禅定坚固不变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第三五百年多闻坚固】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持戒律怠习禅定唯尚多闻依语生解坚固不变也。

【第四五百年塔寺坚固】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习禅定喜种福田广结善缘多修塔寺坚固不变也。

【第五五百年斗诤坚固】谓诸比丘于末法五百年中不修戒律唯尚斗诤增长邪见坚固不变也。

依次五百年(出毗尼母律)

五百年者像法后末法初之五百年也此五百年中比丘虽云无修无证亦有解脱禅定持戒多闻布施者佛知其法渐衰故说其次第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第一一百年得坚固解脱】谓此一百年中比丘唯务智理说法利生悟明大乘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智理者以智慧照了于理也)。

【第二一百年得坚固定】谓此一百年中比丘乐修禅定顿息外缘悟明自心得证道果坚固不变也。

【第三一百年得坚固持戒】谓此一百年中比丘少习禅定惟乐持戒不犯律仪无诸放逸坚固不变也。

【第四一百年得坚固多闻】谓此一百年中比丘于禅定戒律不勤修习唯乐博览群典多闻解义坚固不变也。

【第五一百年得坚固布施】谓此一百年中比丘不修戒定虽有修持少证道果但习善缘多行布施坚固不变也。

五浊(出法苑珠林)

【一众生浊】谓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是名众生浊。

【二见浊】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见浊。

【三烦恼浊】谓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謟曲虚诳摄受邪法恼乱心神是名烦恼浊。

【四命浊】谓往古世时人寿八万四千岁今时人寿转减百岁者稀以恶业增故寿数短促是名命浊。

【五劫浊】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一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是名劫浊。

日行五风(出起世因本经)

经云佛告诸比丘日天宫殿纵广五十一由旬上下四方悉皆正等墙壁栏楯皆以金银琉璃所成宫殿之形四方远看似圆宫殿之中有五种风吹转而行故名日行五风也(月宫亦有五风众宝严饰种种墙壁栏楯与日宫无异但纵广止有四十九由旬也梵语由旬华言限量)。

【一持】持者任持也谓日宫殿因风任持行于空中而不坠落也。

【二住】住者安住也谓日宫殿因风任持之力而于空中得安住也。

【三随顺转】谓日宫殿因风所吹而于空中任运随转也。

【四波罗诃迦】梵语波罗诃迦月宫殿中亦有五风余风名义皆同唯第四一种名摄疑此日宫波罗诃迦亦是摄之义也摄者摄持也谓日宫殿因风摄持而行也。

【五将行】谓日宫殿因风将助能于空中速疾而行也。

世间五种难得宝(出四分律)

世之珍宝虽世间希有求之易得若值佛出世及闻正法又能闻法信解如法而行展转教化人能信乐此之五种尤为世间希有故皆名难得宝也。

【一佛出世间】谓诸佛世尊虽法身常住不灭众生盲??难可得见今佛出现世间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大事因缘甚为希有是为世间难得之宝。

【二闻佛说法为他人说】谓诸众生既得见佛闻法复为他人随力演说令其出离生死成无上道甚为希有是为世间难得之宝。

【三闻法信解】谓诸众生既闻法已又能起正信心思惟其义依教修行甚为希有是为世间难得之宝。

【四如法而行】谓诸众生既信受正法思惟其义复能如法精进修行当得无上菩提之道甚为希有是为世间难得之宝。

【五得信乐者】谓诸众生为人演说正法而得其人信乐不疑则其教法流通展转获益甚为希有是为世间难得之宝。

五种眷属(出法华玄义)

五种眷属者谓如来说法必假彼缘缘即受道之人也人受道已因法为亲即成眷属譬如父母遗体揽以成身得为天性天性亲爱更相敬顺故名眷属也。

【一理性眷属】谓诸佛众生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法华经云我于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则未曾受道者亦得称为眷属故名理性眷属也。

【二业生眷属】谓由往昔闻法之善业复生佛世受道得度故名业生眷属。

【三愿生眷属】谓昔由闻法结缘未得证果曾发誓愿务在得道今乘宿愿见佛闻法故名愿生眷属。

【四神通眷属】谓先世值佛破惑见理或生他方因佛出世以神通力来生此界辅佛行化故名神通眷属。

【五应生眷属】谓菩萨既破无明之惑已得法身之本即能起用化他应入生死导引众生令向佛道如净饭王摩耶夫人是千佛之父母罗?罗是千佛之子诸声闻内秘菩萨行是皆应生于此故名应生眷属(摩耶梵语具云摩诃摩耶华言大术梵语罗?罗华言覆障)。

五精舍(出翻译名义)

释迦谱云息心所栖故曰精舍行者精练之所也。

【一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之名以其仁而聪敏积而能散赈乏济贫哀孤恤独时美其德号给孤独尝侧金布地以买只陀太子园遂名给孤独园因建精舍奉佛佛于其中说法也(梵语只陀华言战胜)。

【二鹫岭】鹫岭山名也以其山形似于鹫鸟故以名焉中为精舍佛居此而说法也。

【三猕猴江】猕猴江者以猕猴尝于此江沐浴故以名焉大智度论云毗耶离有一精舍名猕猴池佛曾于此说法翻译名义云那兰陀池旁建伽蓝即其处也(梵语毗耶离华言广严梵语那兰陀华言施无厌佛昔行菩萨道时为大国王建都此地怜愍众生好乐周给时美其德号施无厌伽蓝梵语具云僧伽蓝华言众园)。

【四庵罗树园】梵语庵罗华言柰果名也此树开华华生一女国人叹异以园封之园既属女女人守护故言庵罗树园此女以宿善冥熏见佛欢喜以园奉佛佛即受之于中建立精舍而说法也。

【五竹林精舍】大智度论云竹林精舍在??阇崛山中其地平坦严净胜于余处佛曾于中说法故有精舍或云迦兰陀竹园是也(梵语耆阇崛华言灵鹫迦兰陀无翻)。

五种结界相(出善见毗婆沙律)

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三业故云净住也)。

【一方相】方相者谓结界之地其形方正也以其四方或一方有长流之水则以水为界相若是无源不常流者则不可为界相或有树则以树为界相若是枯朽之树及不相连者亦不可也或有路则以路为界相若是断绝之路亦不可也或有石则以石为界相若是散漫之石亦不可也此处若无水树等则当立石或种树于四边以为界相也。

【二圆相】圆相者谓结界之处其形团圆也以此处或水树等其势周围圆绕或立石种树以为界相也。

【三鼓形相】鼓形相者谓结界之处如鼓之形也以此处或水或路等生势状如鼓形或立石种树以为界相也。

【四半月形相】半月形相者谓结界之处如半月之形也以此处或水或路等生势状如半月或立石种树以为界相也。

【五三角相】三角相者谓结界之处其形三角也以此处水路等三角围绕或立石种树以为界相也。

扫地五种胜利(亦名扫地五德出根本一切有部毗柰耶集)

根本部云给孤长者每于晨朝往逝多林礼世尊足礼已扫寺内地后于一时长者他缘不遑入寺世尊经行见地不净即自执彗(徐醉切)竹扫帚也扫于林中时舍利子等悉皆执彗共扫园林时佛世尊及圣弟子遍扫除已入食堂中就座而坐佛告诸苾刍凡扫地者有五胜利故说此五种功德也(梵语逝多华言胜林给孤长者谓其能赈济孤贫也苾刍者乃西天香草名谓其体性柔软以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语粗犷也)。

【一自心清净】(亦名自除心垢)谓若人扫于寺地因地净故心得清净是名自心清净。

【二令他心净】(亦名除他垢)谓若人扫于寺地因地净故他人见无尘垢心得清净是名令他心净。

【三诸天欢喜】(亦名去憍慢)谓若人扫于寺地即是去其憍慢尘垢诸天观见地净无尘生欢喜心是名诸天欢喜。

【四植端正业】(亦名调伏心)谓若人净扫寺地即是调伏自心植立端正福业他世必获相貌端正是名植端正业。

【五命终之后当生天上】(亦名长功德)谓若人净扫寺地因净地故功德增长而于命终当生天上。

五体(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凡礼敬三宝必须五体投地所以折伏憍慢用表虔诚故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一右膝】?云愿我右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得正觉道也。

【二左膝】?云愿我左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正觉道中也。

【三右手】?云愿我右手着地之时犹如世尊坐金刚座地震现瑞证大菩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四左手】?云愿我左手着地之时令诸众生远离外道难调伏者以四摄法而摄取之令入正道也(四摄法者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也)。

【五首顶】?云愿我首顶着地之时令诸众生离憍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也。

出世五食(出华严经?)

谓世间之食但能资益生死之身修行之人于世美未心不贪嗜常持正念以禅悦法喜等为食则能长养善根出离生死成就菩提故有出世间五种食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念食】谓修圣道之人常持正念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念食。

【二法喜食】谓修出世行人爱乐大法资长道种心生欢喜是为法喜食。

【三禅悦食】谓修出世行人由得定力自资长养慧命道品圆明心常喜乐是为禅悦食。

【四愿食】谓修圣道之人以愿持身不舍万行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愿食。

【五解脱食】解脱即自在之义也谓修圣道之人离诸业缚于法自在即得长养一切菩提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解脱食。

五种净食(出根本有部毗柰耶集)

佛制诸禁戒令诸比丘勿啖生气若有草菜??果当以火刀爪等先净之方可得食故有此五种净食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生气即生物也)。

【一大净】谓一切??果等物先当以火烧煮令熟后方食之是名火净律云以火触着是也。

【二刀净】谓一切??果等物先当以刀去其皮核然后食之是名刀净律云以刀损坏是也。

【三爪净】谓一切??果等物先当以爪甲去其皮壳然后食之是名爪净律云以爪甲伤损是也。

【四蔫干净】蔫乾者物不鲜也谓一切??果等物自蔫自干不堪为种比丘当食是名蔫干净律云自蔫干不堪为种是也。

【五鸟啄净】谓一切??果等物若因鸟啄残损比丘可食是名鸟啄净律云鸟嘴啄损是也。

五种净肉(出楞严经会解)

【一不见杀】谓眼不曾见杀者是为净肉。

【二不闻杀】谓耳不曾闻杀声者是为净肉。

【三不疑为我杀】谓知彼为祠天等故杀而不专为我杀是为净肉。

【四自死】谓诸鸟兽命尽自死者是为净肉。

【五鸟残】谓鹰鹞等所食鸟兽余残者是为净肉。

五种不应施(出法苑珠林)

【一非理求财】谓不顺理所得财物是不净物故不应施与人也。

【二酒及毒药】谓酒及毒药能令众生狂乱失命故不应施与人也。

【三??罗机网】??菟网也罗鸟网也机机弩也网即网罟也皆设以掩取禽兽者心谓是恼害众生之器故不应施与人也。

【四刀杖弓箭】谓刀杖弓箭是杀害众生之器故不应施与人也。

【五音乐女色】谓音乐女色而能惑乱众生正性故不应施与人也。

五果(出翻译名义)

律戒比丘不啖生物谓如枣杏等果必以火熟之方食肤壳之果须以刀去其皮然后食故说此五果之名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核果】核果者谓枣杏等是也。

【二肤果】肤果者谓梨柰等是也。

【三壳果】壳果者谓椰子胡桃石榴等是也。

【四??果】??果者谓松柏等子是也。

【五角果】角果者谓大小诸豆等是也。

五辛(出梵网经)

首楞严经云是五辛熟食发[淫-壬+(工/山)]生啖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大力魔王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壬+(工/山)]怒痴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是故求菩提者当断世间五种辛菜也(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大蒜】大蒜者至荤至辛之物也。

【二茖葱】茖葱者薤也其形似韭类山葱也。

【三慈葱】慈葱者乃葱之正名也。

【四兰葱】兰葱者即小蒜也杂阿含经云非小蒜木葱是也木葱即韭也。

【五兴渠】兴渠者叶如蔓菁根如萝卜生熟皆臭如蒜出于阗国华夏不产故不翻也。

五明(出华严经?钞)

【一声明】声即声教明即明了谓世间文章算数建立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声明。

【二因明】因即万法生起之因谓世间种种言论及图书即玺地水火风万法之因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因明。

【三医方明】医方即医治之方法也谓世间种种病患或癫痫蛊毒四大不调鬼神咒诅寒热诸病皆悉晓了其因通达对治故曰医方明(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四工巧明】工即工业巧即巧妙谓世间文词赞咏乃至营造城邑农田啇贾种种音乐卜算天文地理一切工业巧妙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工巧明。

【五内明】内即佛法内教也谓以持戒治破戒以禅定治散乱以智慧治愚痴乃至种种染净邪正生死涅盘对治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内明(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五眼(出大智度论)

眼即照烛之义瑜伽师地论云能观众色故名为眼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

【一肉眼】肉眼者假父母气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见之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内不见外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色质障碍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谓诸天因修禅定而得也此眼远近前后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以无色质障碍故也。

【三慧眼】慧眼者谓二乘之人以所得慧眼观一切法皆空不见有众生相及灭一切异相舍离诸着不受一切法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四法眼】法眼者菩萨为度众生以清净法眼遍观一切诸法能知能行谓因行是法得证是道亦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门令修令证也。

【五佛眼】佛眼者谓具前四眼之用无不见知如人见极远处佛见则为至近人见幽暗处佛见则为显明乃至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也。

五梦法(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一热气多见火】谓如人钻火得火复理火事以暖相分多暖想即生故梦于火是则热气多而见火也。

【二冷气多见水】谓如人凿井得水复理水事以冷相分多冷想即生故梦于水是则冷气多而见水也。

【三风气多见飞坠】谓如人乘风登高运转初息以动相分多动想即生故梦飞坠是则风气多而见飞坠也。

【四闻见多熟境】谓如人坐禅诵经调练身心以惯习分多所习之想即生故梦熟境是则闻见多而见熟境也。

【五天神与心灵所感】谓如人平昔向善喜奉神天以敬奉故念想不忘故梦天神是则天神与心灵所感也。

五奇特梦(出过去现在因果经)

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五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证涅盘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于彼岸将证涅盘也。

【三梦海中一切众生入我身内】普光云梦大海中一切众生入身内者以示当于尘劳海中为诸众生作归依处济度有情超于彼岸也。

【四梦手执日】普光云梦执日者以表智慧光明普照法界开导昏迷归正觉路也。

【五梦】谓因中厌生灭心习无想定故感报生无想天经五百劫心想不行是名无想报无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五灭尽定】谓入比定时一切受领思想之心一时灭尽都无见闻觉知出入之息亦尽是名灭尽定无心。

洗浴五利(出十诵律)

十诵律云佛在舍卫国时有比丘癞病求治于药师??域??域告病比丘言汝可洗浴病即得瘥比丘言佛未听入浴室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遂听入洗浴故说此五种利也(梵语舍卫华言丰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域华言能活)。

【一除垢】除垢者谓澡浴身体则诸垢秽悉皆除去也。

【二身清净】身清净者谓澡浴身体垢秽既除则身体清净也。

【三除寒冷】除寒冷者谓澡浴身体则清净和畅一切寒冷自除也。

【四除身中风】除身中风者谓澡浴身体得无寒冷则风邪等病自除也。

【五得安隐】得安隐者谓澡浴身体既无风邪则四支自得安隐也。

五不应答(出法苑珠林)

【一试问不答】谓此人心怀轻慢或先自晓了而作念言我且设问试彼为解不解若作此试问者不应为答也。

【二无疑问不答】谓凡所演说为令众生开其昏迷解释疑网彼既不疑假设为问者不应为答也。

【三不为悔所犯故问不答】谓此人既知所犯不生悔过之心设为他故谓因中厌生灭心习无想定故感报生无想天经五百劫心想不行是名无想报无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五灭尽定】谓入比定时一切受领思想之心一时灭尽都无见闻觉知出入之息亦尽是名灭尽定无心。

洗浴五利(出十诵律)

十诵律云佛在舍卫国时有比丘癞病求治于药师??域??域告病比丘言汝可洗浴病即得瘥比丘言佛未听入浴室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遂听入洗浴故说此五种利也(梵语舍卫华言丰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域华言能活)。

【一除垢】除垢者谓澡浴身体则诸垢秽悉皆除去也。

【二身清净】身清净者谓澡浴身体垢秽既除则身体清净也。

【三除寒冷】除寒冷者谓澡浴身体则清净和畅一切寒冷自除也。

【四除身中风】除身中风者谓澡浴身体得无寒冷则风邪等病自除也。

【五得安隐】得安隐者谓澡浴身体既无风邪则四支自得安隐也。

五不应答(出法苑珠林)

【一试问不答】谓此人心怀轻慢或先自晓了而作念言我且设问试彼为解不解若作此试问者不应为答也。

【二无疑问不答】谓凡所演说为令众生开其昏迷解释疑网彼既不疑假设为问者不应为答也。

【三不为悔所犯故问不答】谓此人既知所犯不生悔过之心设为他故而问者不应为答也。

【四不受语故问不答】谓此人先曾为说彼不听受今又故意设为问辞者不应为答也。

【五语难故问不答】谓此人作意而言此语难晓他必不解我且设问为能答否如是而故问者不应为答也。

五力不可到(出诸经要集)

俱舍论云若人舍命应至无量世界外受生此中阴识神游空而去俄顷即到所生之处皆由业力所持虽禅定神通等力而不能遮其不往亦不能令其住于余道故名力不可到也(中阴者谓诸众生身死之后未曾托生是名中阴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诸佛大定之力也谓诸众生中阴识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时以由业力所持速疾而去即生彼处虽诸佛大定之力亦不能遮其不生故云不可到。

【二通力】通力者即诸佛神通之力也谓诸众生中阴识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时以由业力所持速疾而去即生彼处虽诸佛神通之力亦不能遮其不生故云不可到。

【三大愿力】大愿力者即诸佛大誓愿之力也谓诸众生中阴识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时以由业力所持速疾而去即生彼处虽诸佛大愿之力亦不能遮其不生故云不可到。

【四法威德力】法威德力者即佛法威德之力也谓诸众生中阴识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时以由业力所持速疾而去即生彼处虽诸佛威德之力亦不能遮其不生故云不可到。

【五借识力】借识力者即二禅已上无有寻伺语言若欲说法应用则假初禅之识而为己用也谓诸众生中阴识神往于他界受生之时以由业力所持速疾而去即生彼处虽借识之力亦不能遮其不生故云不可到(二禅已上者即三禅四禅天也)。

五力难判(出宗镜录)

五难判者谓定等五种之力唯识论中不能判摄也然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而不能判此五力者由斯五种乃圣人不思议境界不与心识相应此所以为难判宗镜录云有五力唯识不判是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如来大寂定力也谓此定力无染无净非空非有生死不能拘结业不能缚不起此定而能普应十方不与识法相应是故唯识难判也。

【二通力】通力者即如来神通之力也谓此通力变化无穷随感而应不谋而知彻照万法非思议之可及岂识法之相应是故唯识难判也。

【三借识力】借识力者谓如二禅以上无有寻伺语言若欲说法应用则借初禅眼耳身三识以成己用由此假他之用非因本起不属唯识是故唯识难判也(借初禅三识者由初禅不着香味二尘已无鼻舌二识惟有眼耳身三识二禅已上不着五尘故五识俱无若欲应用则借初禅三识也)。

【四愿力】愿力者即如来大愿之力也而此愿力非因爱见不假思惟乃是圣人旷劫度生功用而成非思议之可及岂识法之相应是故唯识难判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五法威德力】法威德力者即如来应化威德之力也谓此威德之力乃是圣人不思议境界如演一音则普应群机施一法则众魔皆伏利生无尽功德难量不与识法相应是故唯识难判也。

五种比量(出显扬圣教论)

比量者谓思惟决择推度境界定其理也。

【一相比量】谓随其所有相貌相属或由现在及先所见推度境界如以见幢故比知有车以见烟故比知有火如是以王比国以夫比妻以角犎(音封即橐驼也)比牛以形软(软同)发黑轻举色美比知是少以面皱发白等比知是老以具如来微妙相好智慧寂静胜行辩才比知如来应正等觉具一切智诸如是等名相比量。

【二体比量】谓由现见彼自体性故比类彼??不现见体或现见一分自体比类余分如以现在比类去来或以过去比未来事或以现近事比现远事又以一分成熟比余熟分如是等类名体比量。

【三业比量】谓以作用比业所依如见远物无有动摇鸟集其上如是等类比知是杌若有动摇等事比知是人若见迹步宽长比知是象身曳地行比知是蛇见比于眼闻比于耳等又若见瞑目执杖蹎(音颠)蹶失路等比知是盲高声侧听比知是聋以所作业比知正信聪睿如是等类名业比量。

【四法比量】谓于一切相属着法以一比余如属无常比知有苦以属苦故比空无我以属生故比有老法以属老故比有死法以属有色有见有碍比有处所及有形质属有漏故比知有苦属无漏故比知无苦属有为故比知是生住异灭之法属无为故比知非生住异灭之法如是等类名法比量。

【五因果比量】谓因果相比如见物行比有所至见有所至比先有行若见有人如法事王比知当获广大禄位见大禄位比知先已如法事王若见备善作业比知必当获大财富见大财富比知先已备善作业若见修道比知当获圣果见获圣果比知先已修道如是等类名因果比量。

五种色法(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五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五阴之身也此二种皆有形量分假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二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见虚空青黄等色乃是显色若下望之则此显色至远而为难见是名极迥色。

【三受所引色】受即领受引即引取如受诸戒品戒是色法所受之戒即是受所引色又如意识领纳声香味触等法乃至忆念过去曾见境界皆名受所引色。

【四遍计所起色】谓诸众生于诸识所变影像及第六识所缘三世境界空华水月等悉生计着是名遍计所起色(第六识者即意识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五定自在所生色】定即禅定自在所生色者谓解脱静虑所缘境色也如菩萨入定所现光明及现一切色像境界如入火定则有火光发现是名定自在所生色(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五尘(出法界次第)

尘即垢染之义谓此五尘能染污真性故也。

【一色尘】谓眼所见青黄赤白及男女形貌等色是名色尘。

【二声尘】谓耳所闻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是名声尘。

【三香尘】谓鼻所嗅栴檀沉水饮食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四味尘】谓舌所尝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五触尘】谓身所触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及上妙衣服等是名触尘。

邻虚五尘(出决定藏论)

尘即色尘谓眼耳鼻舌身五种胜义根及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禅定中所发之色识心缘想过去未来之境皆是尘也以此色尘微细难见不可分析邻于虚空故名邻虚然于此极微之中又有五种不同非人天之眼能见乃慧眼等所见之色也(胜义根者即五根所具能照境发识清净之色也慧眼者智慧之眼即二乘所证之眼也)。

【一极微细】谓此色尘分析至于至微至细之极人天之眼所不能见是为极微细也。

【二色边际】谓此色尘分析至于微细色相之际人天之眼所不能见是为色边际也。

【三极略色】谓此细色略之至极无可与比人天之眼所不能见是为极略色也。

【四无方分】谓极微之色无有影像不碍方分是为无方分也。

【五邻虚】谓诸识色及定中色无障无碍似于虚空而实非虚空故名邻虚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全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读诵网